他,三岁才开始学讲话,直到六岁才勉强会说几句简单的话。
他,九岁才学走路,而且只能靠两根木棍支撑着才能站立。
他,完美的解读了人类复读机的本质,每一句话里总有“你好嘢”这三个字。
虽然生来就有很多缺陷,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,而是一直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,坚持不懈地努力。
扪心自问,我也是他的“同类”,但我却深知自己远远不及他。
他,每天五点起床,开着一辆三轮电动车便去“做生意”了。原来,同村的几名老人是他的“长期饭票”,每天早晨都预定了坐他的车到茶楼喝早茶。或许老人看上了他的朴实,亦或许看上了他的勤奋劲儿,而给他的“小甜头”。
忙完一个早上了,小钱包涨起来了,他便准时的出现在小塘康园中心。作为手工坊的一名成员,精细的手工活对他来说是一种难活,但是,他安安静静地与其他学员们围坐在作坊大桌子上,专心致志地听手工老师的讲解,用自己笨拙的手掐住手工辅具,慢慢地……慢慢地……剪着的衍纸贺卡的边花。
有时候,即使他怎样伸开自己的手掌,想要搓圆软陶作品其中一个圆形的部件,却怎么也搓不到的时候,他也会一个人跑开。
他暂时的走开不是去自责,也不是去内疚,而是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儿——或许是浇花、或许是洗菜桶。
正是他这种东边不亮西边亮,从不轻言放弃的开朗性格,渲染着周围的学员、老师和他的亲戚朋友。
他还是个爱助人的热心肠汉子。有一次,某个学员如厕,把洗手间弄的又脏又臭。
当天值日的同学嫌脏不愿意去洗,在一旁刚洗完餐具的他,二话不说,一手拿着洁厕灵,一手扛着扫把就走进洗手间,直到把马桶洗得干干净净。
人好!勤奋!不怕脏!几乎成了他的专属标签,学员和中心的社工对他赞赏有加。
“有一次我的电动车爆胎了,我家人帮我推去修车店的路上,偶遇了他,他便出动他的“生钱工具”,帮我家人把电动车拉到修车店。但当我们要把拖车费还他,跟他说‘谢谢’的时候,他只是风轻云淡地回应‘不用’,便潇洒地离开了”。他的这段事迹给了康园中心叶姑娘深刻的印象。
虽然他的认真、他的热心,使他的朋友遍布各个村落,但是在他妈妈心里,他始终是“很倔强,不听话,比较孤独”的一个孩子。
当然,他也有自己的梦想。日落时昏,街上来去匆匆的情侣在他的身边经过,或是看到放学的孩童嘻嘻哈哈地跑回家。他总会向他们投去羡慕目光,或许他也期盼着有一天自己也会与自己的妻子十指紧扣,在夕阳下漫步。或许他也盼望着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,一家人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。
他,就是我的小伙伴——陈小男(化名),一名热爱生活、盼望爱情的脑瘫小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