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孩子今年21岁,是个心智障碍孩子。为了能更好地陪伴她、帮助她,也为了给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家庭搭起一座桥,我作为创办人之一,创办了安健儿公益服务中心。从那时候起,我就知道“社工”这两个字不只是一个职业名称,更是能帮我读懂孩子、服务他人的“专业钥匙”。
三年前,我第一次报名初级社工考试。那时候想法很简单:能学一点专业知识就好,考上考不上没关系。到了查成绩那天,发现有一门差1分没过。
第二年,我还是本着想多学专业知识的目的,报考了中级社工,果然三门都没能过,毕竟我不再年轻,记忆力、精力都比不上年轻人,更何况我的眼睛一直不好,视力常年在0.1以下,看书、看题都要凑得特别近,需要两个高倍大放大镜才能看清考题。身边有人劝我:“你都有公益中心了,还折腾考证干嘛?”我笑着没说话,可心里清楚:我想通过考试快速学习,不是为了头衔,是想让自己的服务更专业,让那些信任我的家庭更安心。
今年,我又一次报了初级社工。这一次,我做足了准备: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看书,用iPad作为辅具把书的每一页拍下来放大进行学习,遇到看不懂的专业术语,就反复查资料、问身边做社工的年轻人;晚上等孩子睡了,再对着电脑放大刷题,屏幕亮度调到最高,还得把字体放大到最大号。
考试那天,我揣着两个放大镜进了考场。刚坐下,监考老师就注意到了我的放大镜,拿过去仔细检查,怕里面有摄像功能。我当时有点紧张,又有点好笑,连忙解释:“老师,我眼睛不好,这是帮我看题的。”老师研究了好一会儿,确认没问题才还给我。那一天,我就凭着这两个放大镜,一题一题地读、一笔一笔地写,手指因为长时间捏着笔有点发麻,眼睛也酸得不行,精神高度集中,一刻也不敢停——我怕一停,就辜负了自己这三年的坚持。
查成绩那天,我是有些忐忑的。当看到“63分、65分”两个合格的分数时,我终于舒了一口气。想起这三年里,无数个对着放大镜啃书的清晨和夜晚,想起为了学习,成为三墙路肯德基一位最年长的啃书者,想起逐渐懂事的孩子,我们俩一起在肯德基学习的情景(在这期间她学会了骑公交自行车,从家里到肯德基与我会合),想起自己无数次想放弃又咬牙坚持的瞬间——原来,只要朝着目标走,再慢也能到达。
有人问我,52岁了,眼睛又不好,为什么还要这么拼?我想说,因为我的孩子,因为那些和我孩子一样的孩子,因为我想成为一束更专业的“光”:既能照亮我孩子的路,也能帮更多困境家庭找到方向。
现在,我终于成了一名持证社工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我会带着这两个放大镜,带着这三年的坚持,继续在社工这条路上走下去——为孩子,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,也为不辜负那个一直没放弃的自己。
安健儿目前已有5位社工,全部都是在安健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考取的社工证,每年的社工考试都会有多位老师参与。
如果你也在为某个目标努力,
别怕慢,别怕难。
只要你不放弃,
时间总会给你最好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