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“人教版数学教材”引爆了网络。
无数网友和家长怒不可遏,纷纷发出“颠覆认知”、“救救孩子”的呐喊。
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插画出了什么问题?细心的网友列举了“发现”:插图画风极其“阴间”,画中每个孩子的长相都有说不出来的不适感。
而其中,眼距非常宽,眉眼的距离也非常宽,而且嘴歪眼斜,一丁点的眉毛耷拉着,毫无美感。
还有纹身的女孩和露出下半身的男孩,甚至有男生摸女生身体,抓裙子,露底裤….的画面,简直可以用“下流”来形容了!
这样的插图,不知道编者画者出于什么目的和动机?!
网络上有人把插画中的孩子认定为“先天愚型” ,即唐氏综合征群体。
这个认定,引起我们家长和同行业者的强烈反应!有认为插画是对唐氏群体的歧视丑化,也有则相反的意见,认为我们没有必要“对号入座”…. 。
至此,作为从事为心智群体服务的慧灵,如果我们再不表达意见,将是一种对自己群体的麻木,更是有违慧灵自己倡导的 “心智障碍人士平等参与社区建设,共享社会文明成果” 的愿景。
那么,对待这个严重的插画事件,慧灵的观念和意见是什么呢?
一、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言论,比如把插画中的孩子比喻为唐氏综合征群体,很显然这样的比喻是不恰当的,很多了解唐氏儿或家长群体听了也会不舒服。
这些言论也引起了部分媒体和很多同行业者的的口诛笔伐,认为这是对唐氏群体的歧视。
另一方面,网友们觉得自己根本无意针对唐氏群体,认为媒体是在乱扣“歧视的帽子”,认为相关媒体有为问题教材“洗地”或“蹭流量”的嫌疑,激烈的观点引起了网友情绪的反弹,部分网友开始围攻相关媒体和机构,甚至在评论区掀起骂战,同样的也间接的殃及到唐氏儿群体,无疑在事件中又开辟了另一个战场。无形中唐氏儿和普通儿童仿佛被舆论推到了对立面。
唐氏综合征真的就不能提吗,我认为一个简单的比喻,不应该轻易上纲上线,扣上歧视的帽子,一旦形成这样的氛围,你会看到唐氏综合征群体的声量会越来越小。
大家完全没有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这件事,毕竟除了相关方,了解他们的人真的太少太少了.
看到不少网友因为此事才去百度查资料,反映出公众对"唐氏儿“群体的了解程度还很低。如果广大公众对他们缺乏科学的认识,就难以形成全社会范围的接纳、融合的氛围,“唐氏儿融入社会”就会因缺乏社会认知基础而变得难以推行。
公众的认知和措辞不可能有媒体或专业服务机构这么合适妥当,也没有相关方那么强的同理心,在他们眼里只是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一个他们认为的客观事实,批评的也是雷人的教材有损中国儿童形象,对于当前公众的认知偏差我们应包容和引导,用力过猛的纠偏,反而容易达到相反的效果。
二、那如何正确的提及唐氏综合征呢,不能把唐氏综合征仅仅当成一个比喻,更有义务向大众介绍唐氏综合征群体的一些情况,同时多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关爱这个群体。
我们要讲道理摆事实,但也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方法,比如插画或网友将“丑”和“唐氏儿”画等号,而我们摆出一堆照片表现唐氏群体的漂亮和可爱,可能也是适得其反的效果,其实真善美不需要过多自说自话,我们的“自信” 在于“实事求是”,不怕承认我们有客观的不足,也不牵强美化。
我们应澄清人们对唐氏群体的模糊、片面认识,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形成接纳、支持的氛围。